第242章:晋国人的使命感 (第2/3页)
的。
哪个诸侯国老旧君主更替,少了周王室派出公卿赐予肘肉的流程,是要被诟病的!
这块肘肉,换个说法就是欧罗巴那边的王冠。
没有周天子赐予肘肉,信不信周边的诸侯国就敢出兵吞了?
楚国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存在,他们有没有成为殷商的臣子,无法进行考究。
能够得到证实的是,楚国一开始并不是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国。
他们跟徐国一样,是在后面才得到周天子的册封。
根据徐国自己的文献,他们的祖先在夏朝禹时,伯益因为辅佐禹治水有功,他的儿子嬴若木受封于“徐”(今邳郯地区),建立了徐国。
周公旦时期,到周成王、周康王时期,西周和徐国的战争非常频繁。
徐国参加以武庚为首的商朝残余贵族针对周王室的叛乱,反抗周公的东征。
徐驹王起兵直接攻打周王室一直打黄河边,徐人自豪于“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”。
一直到周穆王打败徐国以后,徐偃王于彭城(今江苏徐州)一带山林隐居,徐国才归于周王室的分封诸侯国队列。
而楚国是在周成王时期得到册封,却只是一个子爵的爵位。
后来楚国一再兼并周边诸国,渐渐就脱离了周王室的阵营。
直至发生了“楚王问鼎”的事件,楚国正式宣告自己为一阵营,开始与周王室互相叫板。
所以,那之后两个阵营就是两个文明,开始了关于话语权的争夺。
赢的一方有资格玩弄历史这位可怜的小姑娘。
输了?认命躺下就是。
现在,栾书就在大谈特谈历史使命感。
他要求所有贵族放下平时的成见,团结一致来应对即将爆发的战争。
另外,他还要求其他“卿”务必赶紧派人出使列国,该喊的小弟全部给召唤过来,哪怕无法在战场上发挥什么实际作用,摇旗呐喊也是挺好的。
鲁国的季孙行父和卫国的孙林父听得面面相觑。
什么叫摇旗呐喊也挺好的?
看不起人啊,这是!
只是,他们心里很清楚,那么大的场面之下,自家好像真的只能摇旗呐喊。
另一个人,也就是来自吴国的子远,觉得今天可算是长见识了。
中原霸主国,一看就是摆出要跟南方霸主国拼命的架势。
楚国那边出动了三十多万人,有个十万左右摆在侧面威胁宋国,楚共王亲率二十万左右进逼“鄢陵”。
晋国不但自己出动了四个军团,还要拉上一帮小弟,该会聚拢多少人?
这注定将是一场旷世大战啊!
一直谨言慎行的韩厥,开口说道:“列国之军,快者三月方至,慢着四五月。”
现在的月份已经是五月。
等各个小弟带人过来,有的是秋天才能抵达,更的需要到冬季。
他们要不要等小弟都来了,再与楚军交战?
他们看出韩厥心里有些没底。
国君继续双眼迷离地算计着什么。
栾书没吭声。
其余各“卿”保持安静。
没谁出声,代表都不是那么有把握。
有一小会,栾书才说道:“如前所制方略,开拔‘鄢陵’。”
会议结束。
国君和众“卿”留在军帐内,其余的贵族退了出去。
吕武与魏琦等老魏家的人结伴而行。
季孙行父不喜欢孙林父,却是并肩交谈着远去。
子远站在军账外看了许久,摇了摇头也离开。
晋军拔营了!
以上军为前茅,中军、下军为中茅,新军垫后,浩浩荡荡地向着“鄢陵”开进。
行军途中,好些贵族派出人手回去封地。
他们不是要临战逃遁,完全是觉得先前的准备不足,需要派人回去再调些物资过来。
吕武也在干相同的事情。
他们很默契,该偷偷带回家的东西,悄悄地带回去。
这一场旷世大战,不可能短时间内结束。
没有事先做好相应的准备,还等事到临头再摆出一脸的愁苦?
他们抵达“鄢陵”之后,被严格要求需要将营地设在哪里,规格方面又是怎么样。
因为评估会打很久,营地的建设不得马虎,周边的树林又彻底倒了血霉。
栾书还下令,哪怕用不到那么多的木材,周边树木能砍的就全砍了。
这就有点意思了啊!
分明是要给即将到来的楚军制造难题。
毕竟,楚军扎营也是需要用到木材的。
晋军先行抵达,过了八天之后,楚军的先劲(先锋军),目测有个两三万人的样子,出现在地平线的另一头。
眼见楚军果然来了。
事到临头的份上,士燮再一次找到栾书,沉重地
↑返回顶部↑